今天是:
  • 古村—万石塘
  • 来源:县文明办 时间:2014-08-26 发布人:小周 阅读: 次 字体:【
  • 万石塘大夫第

    位于瑶圩乡西北部,距县城26.6公里。全村160户700余人,有谢、陈、洪、赵、曾、万等姓,谢姓约占三分之二。据《东乡地名志》载,早在隋唐时就有颜、全、舒、章、曾、洪等姓在此聚居。元明时,此村发展成为农村集市,是当时临川东部的棉布集散地,盛极一时。清初,市集衰落。

    万石塘村四面高丘环抱,连绵相结,中为盆地,形如水塘。村前一水库建于1958年,山清水秀,景色迷人。《万石谢氏宗谱》载:“我祖枋忠公避元徵而来居兹土。”和万石塘谢氏同出一源的金溪《青田谢氏族谱》载道,谢枋忠与谢枋得(即谢叠山,生于南宋宝庆二年(1226),爱国诗人)实为伯仲。可见万石塘谢氏自开居迄今近800年。此外,该支谢姓尊万石公为始祖,而谢万石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山水诗一派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曾祖,是谢灵运的一支后裔,同时,村名也应与始祖有关。

    该村早先是城堡式的村落,设有东西南北四门,现仍存西门和北门。村内一条主街,长半里许,宽约1丈,街的一侧是一条宽3尺的排水沟,流水终年不断。街巷均为青石板铺就。整个村庄布局合理,房屋排列有序。街巷两边的民居,鳞次栉比,为典型的清初风格,青砖灰瓦印斗防火墙,气宇轩昂。部分建筑的大门上都嵌着一块石匾,上面分别雕刻着钟云毓秀、芝兰启秀、东峰挹秀、南山拱秀、玉树腾辉、儒林第、大夫第等文字。村中一大祠,两边门框石上雕刻着一副对联:仰庙貌巍峨横搅山光云影,喜规模广大当见凤翥鸾翔。祠内墙壁上,红军留下的十数条标语依稀可见。其中一栋老屋,建筑面积虽不大,但造型雅典、风格独特。楼上窗户特大,形似教堂门;屋内木雕图案,工艺精湛;川坊间泥壁上丹青水墨壁画,线条精练,生动壮观;立在屋上一石雕瑞兽,神态逼真。

    20世纪30年代初,中国工农红军曾驻扎在该村,至今,村中1幢大祠和1栋民房里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,大祠被群众称为“红军楼”。

    令谢姓族人骄傲的是明天启壬戌年(1622)进士谢德溥,他官至詹事府少詹,参与纂修《两朝实录》,并编纂《六曹章奏》,因不肯卷入朋党,力辞不就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;明亡后,清廷又召其出来做官,坚辞不就;后剃发为僧,改号云庵,隐居吉岭到老。其业绩载入史册,为后人景仰。

    南宋理学家、金溪“三陆之学”创建人之一的陆九龄墓坐落在该村。

    村民勤劳节俭,民风淳朴,世代以水稻种植为业。